2016年度重大科技专项申报指南
重大科技专项围绕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工作重点,通过整合科技和产业资源,支持对我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带动作用大、覆盖面广、关联度高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开展规模化示范,以期解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涉及全局性、行业性的重大科技问题。
一、支持重点
专项一:电池级碳酸锂制备工艺研究及产业化示范
研究盐湖锂资源制备电池级碳酸锂技术。要求产品纯度达到99.6%,H2O(%)≤0.25%,(主要杂质含量Na≤250ppm、K≤50ppm、Cu≤10ppm、Ni≤40ppm、Zn≤10ppm、Cr≤0.1ppm;磁性物质≤1.0ppm)。要求形成一整套以盐湖锂资源为原料生产电池级碳酸锂的产业化技术。
专项二:蓝宝石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一)高纯氧化铝材料研发及产业化
以高纯铝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铝,并实现产业化生产。要求高纯氧化铝纯度达到99.999%,实现年产1500吨高纯氧化铝生产能力。
(二)蓝宝石切条机的研发
研究高精度、高效率的蓝宝石切条机。要求该切条机一次切割多块晶转且切割面不用重新研磨,尺寸公差控制在5丝以内,提高切割效率3倍以上。
(三)大直径蓝宝石晶体产业化
研究大直径蓝宝石晶体产业化技术。要求投料量≥120KG,产品纯度≥99.999%,位错密度≤1000的蓝宝石晶体产业化生产。
专项三:绿色、清洁铬化工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示范
(一)清洁、高效铬酸钠制备工艺的研发及产业化
研究高纯铬酸钠清洁、高效制备新工艺。要求铬酸钠含量≥99.5%,硫含量≤0.2%,氯含量≤0.1%,元素铬的利用率≥99%,吨产品综合电耗≤5000kW·h。并建成1000吨/年的铬酸钠产业化示范线。
(二)清洁、低成本氧化铁红颜料制备工艺的研发及产业化
研究氧化铁红颜料清洁、低成本制备新工艺。要求产品中三氧化二铁含量≥95%,水溶物含量≤0.3%,氯、硫含量之和≤0.1%,达到颜料红A级标准。建成年产500吨氧化铁红颜料产业化示范线。
(三)低成本、短流程氧化铬绿颜料制备工艺的研发及产业化
研究氧化铬绿颜料低成本、短流程制备新工艺。要求产品中三氧化二铬含量≥99%,水溶性铬≤0.03%,水溶物≤0.4%,生产成本低于现有工艺20%以上。建成年产300吨氧化铬绿颜料产业化示范线。
专项四:柴达木干旱区枸杞水肥耦合新技术集成推广
采用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肥力结构的有机无机滴灌肥配方,对灌溉施肥设备进行创新升级,提炼1-3种不同生产方式的水分养分高效应用及地力培育模式。通过项目实施,制定枸杞绿色有机高效水肥耦合等技术标准,实现化肥每亩用量减少150kg以上,亩产增加20%以上,推广面积2万亩以上。
专项五:基于GIS的精准农业测土配方施肥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利用遥感信息识别技术提取地块信息,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服务系统、田块编码(用户身份信息)查询信息主动服务模式、电子商务模式以及信息索取系统的开发,建立青海省测土配方施肥系统一套、涉农地区地理土肥数据库一套和主推农作物施肥指标体系一套,在200个行政村进行示范,覆盖达到10万亩。
专项六:精准扶贫科技示范专项
通过以信息化为基础实现精准管理、以科技服务为切入点实现技术支撑,以电商交易为载体解决产品销路,以饲草料和农产品加工作为产业突破口,形成科技扶贫新模式。选择特定区域,不少于125个贫困村,通过扶持特色种植、养殖,加速新技术成果的应用,打通购销通道,使试点村人均收入达到全县平均水平,实现农民增收脱贫。
专项七:农村牧区供水巩固提升关键技术集成推广
通过农村牧区供水工程安全评价技术体系的建立,集成牧场适用供水关键技术、适宜农村牧区水源保护与开发技术、农村牧区供水工程自动化监控及信息化管理等技术,开展适宜于我省典型供水条件农村牧区供水工程的巩固提升。通过项目实施,提出适宜于我省典型供水条件农村牧区供水工程巩固提升技术模式5套以上,形成农村牧区供水巩固提升技术标准1套,形成专利5件以上,建立农村牧区典型示范工程5-8处,覆盖人口20万人以上。
专项八:青海省人畜包虫病防控策略与创新技术应用
(一)家畜及犬包虫病防控
试纸条抗原检查技术开发,牦牛、藏羊的棘球蚴病感染动态调查和野犬的定期监测,和野生动物及犬的药物定期定点投放。犬棘球绦虫感染调查密度达95%以上;药物驱虫,驱虫效果达到95%以上;对不少于1500只牦牛藏羊的棘球蚴病感染开展动态调查。
(二)包虫病早期诊断试剂研究
基于体液免疫学、循环miRNAs、蛋白质组及代谢组学和囊型/泡型分型进行包虫病早期诊断研究并开发诊断试剂盒。寻找出1-2种包虫病早期诊断方法(诊断正确率到达80%以上)。
(三)包虫病中末期临床诊疗技术研究与推广
核磁共振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技术诊断包虫病;微波与射频消融泡球蚴、皮穿刺抽吸治疗(PAIR)囊性包虫病精准肝切除、放射治疗泡球蚴和终末期肝泡型包虫病的自体肝移植等手术治疗包虫病。创新性诊疗技术诊断包虫病不少于300例,创新性手术治疗包虫病患者600例以上。
(四)治疗相关药物的开发与研究
藏药抗包虫病筛选和相关机制研究;多房棘球蚴疫苗研究;阿苯达唑靶向药物的开发。研究与开发治疗相关药物1-2个。
专项九:柴达木黑果枸杞资源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通过黑果枸杞高值化利用途径及技术体系研究与建立,开发黑果枸杞多糖制备技术及提高免疫新产品研制关键技术,细胞精华水制备技术与美容新产品研制技术,黑果枸杞花青素稳定制备技术及延缓衰老新产品开发技术,治疗痛风新产品开发及作用机理研究以及各类产品的质量标准制订、市场准入与产业化生产。为柴达木黑果枸杞精深加工提供技术途径,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附加值,保障黑果枸杞生态经济林造林成果,增加农牧民收入,调动农林户林业生产的积极性。完成黑果枸杞地方标准和初加工技术规程2项;开发黑果枸杞新产品4~5个,申请专利5~6项。加工黑果枸杞干果200吨,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利税6000万元。
专项十:柴达木盆地南北缘成矿系统与勘查开发示范
(一)柴达木盆地南北缘地质构造环境研究
利用找矿新理论、新方法,结合前人在柴达木盆地南北缘研究成果,以加里东期多岛弧盆系构造演化以及海西-印支碰撞造山为关键点,以东昆仑地区两个重要的构造体制转换期(加里东期由被动陆缘转换为活动陆缘期;印支晚期从挤压造山体制向板内岩石圈拉张减薄体制转换期)为切入点,系统开展柴达木盆地南北缘地质构造环境研究,为有色金属、贵金属、深层卤水钾盐以及页岩气形成提供构造背景依据。
(二)柴达木盆地南北缘铁多金属成矿系统与成矿预测研究
在对研究区内典型矿床(点)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成矿条件等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系统研究典型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作用,针对柴达木盆地南北缘具有重大疑问的地质问题进行成矿地质背景、成矿系统等研究,完善铁、铜、铅锌、金等不同类型典型矿床成矿模式,建立柴达木盆地南北缘铁、铜、铅锌、金等多金属成矿系列。从成矿系统、成矿系列角度进行东昆仑成矿带多金属成矿预测评价,优选出具有重大找矿前景的最佳靶区,提交可供进一步勘查的靶区3-5处。提供铜铅锌多金属资源量(333+3341)150万吨,金矿(333+3341)20吨。
(三)柴达木盆地南北缘物化探关键技术方法的应用示范研究
研究适宜高寒山区沙漠区有效找矿物化探方法组合研究与示范;针对覆盖半覆盖区开展多方法物化探技术试验组合研究,并开展验证工作。
(四)柴达木南北缘复杂难选铁多金属矿开发示范
柴达木南缘广泛分布有以磁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铁闪锌矿、毒砂为主的复杂难选铁多金属矿,资源储量铁资源10.7亿吨,铜资源280万吨,锌资源426万吨,其综合开发利用意义重大。通过对以它温查汉西铁多金属矿为代表难选铁多金属矿,通过科学合理的选矿关键技术研究,提高铜、铁回收率,并综合利用锌资源。在保证铁回收率>70%的情况下,铜回收率提高到75%。提交柴达木盆地南北缘难选铁多金属示范基地;选矿示范工艺采用每年新增产值达1.0亿元,年利税突破1500万元。
(五)柴达木南北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保障研究
柴达木盆地南北缘矿业勘查开发区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缺乏难以满足矿业开发对水资源的需求,通过收集地质、水文地质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相关资料,分析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赋存分布规律,圈定具有供水前景的富水地段,寻找经济适用的水源地靶区,进而开展矿区水资源供需平衡研究,建立柴达木盆地缺水矿区水资源保障模式,为柴达木盆地矿产资源开发提供依据。
(六)柴达木南北缘页岩气评价关键技术研究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对柴达木南北缘含页岩气暗色泥页岩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成熟度、有机质类型、脆性矿物含量、泥页岩的厚度等研究获取页岩气选区的评价指标。通过有机质干酪根类型、干酪根转化、各种热成熟度参数、含气量以及天然气产量等资料对远景区寻找工业型页岩气是否可靠做评价。为进一步页岩气的勘查提供科学依据。
二、申报要求与支持强度
(一) 重大科技专项须整体申报,下设若干子课题。专项应设首席科学家一名,负责专项技术方向和集成方案设计、子课题间的协调等工作。各子课题分设课题负责人一名,负责子课题工作开展以及和首席科学家沟通等相关事宜。
(二)专项须匹配不低于专项资助经费5倍的科研经费投入。
(三)对于部分方向省内承担单位无法提供适宜技术方案的,可面向全国征集承担单位。
三、管理处室及联系方式
- 专项一至专项三
管理处室: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处
联系人: 王杏芳 李冰
联系电话:0971-8244566
- 专项四至专项七
管理处室:农村科技处
联系人: 常丽娜 苗希春
联系电话:0971-8233815
(三)专项八至专项十
管理处室:社会发展科技处
联系人:张 静 刘宝龙
联系电话:0971—8244588